渗透式共青团工作方式推动学雷锋常态化的调查研究

作者:厦门华厦学院 时间:2012-11-14 点击数:

 

厦门华厦职业学院  徐立华 陈丽玉 陈烁 黄永城

(注:本文获2012年厦门市三爱相关活动课题调研立项,课题经费3000元)

  要: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对于引导和激励青年学生不断提高、完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近几年“学雷锋”活动逐渐被淡化成为一种时令性活动。通过渗透式共青团工作方式,打造校园品牌项目,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多渠道拓展工作途径,将雷锋精神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推动高校青年学生学雷锋常态化。

关键词:渗透式共青团工作方式;高校青年学生;学雷锋常态化

雷锋精神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雷锋身上既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社会主义、先人后己、助人为乐、谦虚笃厚、恪尽职守、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又有锐意进取、刻苦学习、不计报酬、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干事业的精神。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具有强大的感召力,是青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然而,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重心的转移,不仅使学雷锋活动逐渐被淡化成为一种流于形式的时令性活动,更使得雷锋精神在当代青少年中逐渐被曲解甚至淡忘。如何改变这种华而不实的现状,不让雷锋精神在年轻一代中流失,推动学习雷锋精神常态化成为了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因此,高校应打破观念,转变以往那些过于单调和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及方法,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将雷锋精神渗透到青年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使青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熏陶教育。共青团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一部分,应当充分发挥团组织优势,通过共青团特有的渗透式工作方式推动高校青年学生学雷锋常态化,使学习雷锋精神的活动转变成为青年学生长期性、自觉性的行动,并将雷锋精神融入生活,进而促使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和完善。

一、什么是渗透式共青团工作方式

渗透式共青团工作方式,是一种旨在潜移默化的共青团工作方式。它是将所要教导传授的知识与观念化整为零,融合在共青团工作之中,在开展共青团工作的同时,以渗透的方式,将青年学生所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观念、行为等内容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达到教育于无形的目的。

推动高校青年学生学雷锋常态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将其转化为青年学生自觉性行为,首先需要让青年学生从思想上认可和接受。共青团组织作为联系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在建设校园文化、影响青年学生思维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充分利用这一点,整合社会资源,将共青团各项工作渗透到青年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帮助青年学生正确理解雷锋精神,学习雷锋精神的同时,进一步推动高校青年学生学雷锋常态化。

二、近年来高校青年学生学习雷锋现状调查

(一)样本情况

本次调查运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调查的过程主要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以厦门华厦职业学院作为本次调查的抽样单位,将该学院的学生按照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社会职务和政治面貌分为若干群体,然后,按照随机原则从这些群体中抽出若干人群体作为调查样本发放问卷。     

本次调查的实施者主要是华厦职业学院辅导员。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11份,其中有效问卷369份,无效问卷42份。样本有效率73.80%。样本分布的情况见表1-1

1-1:问卷调查样本分布情况

性别

63.40%

36.60%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6.10%

预备党员

9.20%

共青团员

84%

群众

0.70%

年级

大一

68.70%

大二

16.40%

大三

14.90%

大四

0.00%

社会职务

学生干部

22.60%

社团成员

26.70%

青年志愿者

14.40%

普通学生

36.30%

(二)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1、对“学雷锋”纪念日的知晓度。

  3月5“学雷锋”纪念日。调查结果显示,清楚知道这个日子的学生占68%,还不了解的学生占38%。从中可以看出,在大学生中不了解这个日子的学生占一定数量,加大力度开展学雷锋活动对普及雷锋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见图表1

2、对《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的了解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98%的同学都知道,87%的同学都会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可见,这首经典的歌曲在同学们心中还是扎了根的。见图表2

3、对“雷锋精神”的认知程度

雷锋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对青年学生具有强烈的感召力,认识和了解雷锋精神对于青年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养、践行雷锋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对雷锋精神的宣传和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调查结果显示,同学们对雷锋精神的理解还是比较全面的,说明了教育的效果较为理想。见图表3

4、对身边“雷锋式”同学的看法

从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对雷锋精神是认同的,并且有向雷锋学习的意愿,但仍然还存在一些主观意识比较强,服务意愿薄弱的同学。见图表4

5、对“学雷锋”风气的感受

从调查情况看,绝大多数同学感觉到“学雷锋”的风气逐渐淡化。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强调要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厦门市积极响应,在全市范围开展了各类“学雷锋”活动。在这种背景下,仍然有54%的学生感觉到学雷锋的氛围逐渐淡化,甚至有12%的学生对这类活动没有感觉。可见,“学雷锋”活动在大学生中的影响仍然比较弱。见图表5

6、参与“学雷锋”活动的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有68%的同学是通过学校群团组织参与“学雷锋”活动,而只有3%的同学是主动自己联系参与相关活动,11%的同学通过社会公益组织参与活动,可见,校园社团以及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对学生践行“学雷锋”起到了主要作用。见图表6.

 

从本次问卷调查总体情况来看,当代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总体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也有一定的向雷锋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但是,由于当前“学雷锋”活动存在时令性、导致太过形式化,并没有真正把雷锋精神融入到学生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同时,在宣传教育方面,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因此,学雷锋活动没有取得多大实效。

三、运用渗透式共青团工作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全过程推动青年学生学雷锋常态化

(一)打造共青团校园品牌项目,促进雷锋精神在各类活动中的全渗透

   共青团校园品牌项目的建设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对高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是高职青年学生拓展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因此,将雷锋精神融入到共青团工作中,通过校园品牌项目建设,使广大青年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青年学生学习雷锋精神的主动性积极性,完善综合素质。

1、开办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充分发挥青年学生干部在学雷锋活动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大学生骨干培训班是指以师生交流会、新老干部交流会、专题理论学习、团队素质拓展等形式开展的广大青年学生干部系统学习理论、创新工作思路、提高政治素质的共青团工作方式。雷锋精神教育融入到培训班的课程中,对提高学生干部的对雷锋精神内涵的理解和认同,更好地团结和带领全体团员青年践行学雷锋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2、举办多层次的专业技能竞赛,在提升高职青年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等专业基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刻苦专研、终于职守、爱岗敬业的精神。专业技能竞赛作为课堂教育的延伸,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助推器。通过举办专业群、全校乃至全国的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充分调动各年级、各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期在高职青年学生中形成勤学苦练打基础、脚踏实地干事业的良好学习氛围。

3、开展志愿者服务项目,培养青年学生服务意识,提升高职青年学生的服务能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雷锋精神的精髓所在。而青年志愿者服务是充分发扬雷锋精神的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将服务意识渗透到志愿服务的全过程,让广大青年学生在参与各类志愿服务的同时,自觉践行雷锋精神,提高自身奉献社会的能力。

(二)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校育人功能中环境育人作用,将雷锋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全面推进学雷锋常态化工作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师生活动为主体,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所创立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和文化氛围的各种活动形式及物质形态。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在于创设一种氛围,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通过将雷锋精神融入校园特色文化的建设中,促进校园人文精神提升,增强学校的育人功能,进而全面推进学雷锋常态化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主要可以概括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三个方面。

1、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将雷锋精神和校园文化实际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园制度建设的过程当中,使其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积极开发学生的自律能力,促进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而教师则要进行角色转换,从原来的制度建设者,维持者转变为制度建设的引导者。

2、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直接受其所处的校园软环境的影响。将雷锋精神作为校园精神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雷锋歌曲的传唱,雷锋事迹的宣讲等方式营造学习雷锋好榜样的良好氛围,对学生形成一种潜在心理动力和压力,达到约束学生行为,陶冶学生道德情操的效果,从而提升学生的内涵素养,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3、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载体,是校园精神文化内涵实际体现。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校园格局、教学设施、环境卫生、校园绿化等。良好的校园物质文化一方面能够反映学校的办学质量和育人理念,另一方面能让师生从中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从而将校园物质文化内化为自身的良好精神素质。将雷锋精神的相关标语和故事通过一定方式展示在校园物质环境中,让青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自觉提升内在约束力,践行雷锋精神。

(三)拓展工作途径,多渠道构建共青团工作的有效载体,丰富学雷锋活动形式

高校共青团工作担负着青年人才素质养成的主要任务,如何应对新形势,拓宽新思路,强化共青团工作育人功能,充分发挥雷锋精神的感召力,丰富学雷锋活动形式,需要共青团工作者们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发现新渠道,构建共青团工作教育新体系。

1、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发挥社会实践对促进大学生学雷锋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在开展共青团工作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学生社会实践保障机制,将社会实践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与提高职业技能相结合、与服务地方产业相结合,与雷锋精神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增强奉献意识和服务意识。在保障传统的实训课教学外,重视学生社会实践平台建设,通过文化三下乡、支教贫困山区等形式,将雷锋精神真正落到实处,避免流于形式,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雷锋常态化的作用。

2、科学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博客等方式,搭建共青团工作网络平台,提高雷锋精神的宣传和教育效果。3G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成为当今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网络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广泛性、即时性、便捷性和资源丰富性”等特点,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综合性平台。共青团工作科学利用网络平台,发挥其互动性、及时性和反复性的优势,将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通过网络平台在青年学生中充分沟通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雷锋精神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宣传作用,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共青团教育活动,使雷锋精神真正深入到青年学生心中。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改变传统的宣传方式,实现从说教、灌输的生硬方式向解说说服、沟通劝导的生动方式转变,通过学生生活区报栏、宣传橱窗等,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努力增强校园宣传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多样性,提升雷锋精神宣传的感染力、渗透力和影响力,从而从思想上为推动学雷锋常态化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王向阳。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的观念、操作、落实层面[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

[3] 吕福春.论共青团工作方式的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04118492.

Copyright(C) 厦门华厦学院 地址:厦门市集美文教区天马路288号  邮编:361024 电话:0592-6276202 邮件地址: xsc@hxxy.edu.cn 技术支持 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