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结构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作者:厦门华厦学院 时间:2013-11-07 点击数:

 厦门华厦职业学院心理咨询室 谢燕卿

摘要:本文利用自编《大学生家庭情况调查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对我校2012级全体新生进行心理普查,随机抽取出一定量样本进行推断统计,得到良性家庭结构与非良性家庭结构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及敌对等四个因子上的差异性,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家庭结构 scl-90 心理健康状况

Abstract:Using “the questionnaire of College Students' family” and “Symptom checklist 90” to stud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tudents of  benign family structure and the opposite,we can get the result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four factors of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depression, anxiety and hostility.

Keywords:Family structure  Symptom checklist 90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一、引言

每年新生心理普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心理异常的比例在逐年上升。从2010年的11.4%上升至2012年的16.1%。有报道称具有反社会倾向的大学生也有增多趋势。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己成为整个社会无法忽视的问题。在异常学生中,因家庭结构不良导致情绪及行为出现障碍的学生占有较大比例。

家庭是个体生存于社会的最基本生活环境。所谓家庭结构, 即“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 以及由于家庭成员的不同配合和组织的关系而形成的联系模式”。作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家庭在多年来的生活和繁衍中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交往规律,处于这个结构中不同位置的家庭成员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行使着不同的权力,彼此间保持的不同的关系。不良的甚至病态的(统称为非良性)易导致家庭成员出现情绪及行为上的障碍。

本文试以高职院校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家庭结构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的策略。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1、采用自编《大学生家庭情况调查问卷》对学生的家庭结构进行调查。该问卷由50个项目组成,每一项目采取15级评分。成员间的沟通方式、权力分配与执行、情感上的亲近与否、家庭角色的界限是否分明等方面对被试的家庭结构进行了解,将项目平均分高于(或等于)3分划为非良性家庭结构,低于3分划为良性家庭结构。

    2、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诊断。该问卷共90个项目,由9个因子构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反映了被试9个方面的心理症状。它的每一个项目均采取15级评分。

(二)研究对象

使用网络版心理测评软件以我校2012级全体新生为被试进行心理普查。共1990名学生参加,其中男生943人,女生1047人。得到有效问卷1972份,有效率99.1%。其中良性家庭结构学生人数为1415人,非良性家庭结构学生人数为557人。在良性家庭结构的学生中随机抽取97名被试,在非良性家庭结构的学生中随机抽取89名被试,进行统计分析。

    (三)统计方法

使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差异显著性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讨论

(一)心理异常学生人数的统计分析

我们将scl-90量表中任一因子得分≥3作为判断心理异常的依据,见表2

2 SCL-90量表得分的均分检出率

 

非良性家庭结构学生(n=89

良性家庭结构学生(n=97)

3人数

检出率%

3人数

检出率%

至少有一个因子

16

18.0

12

12.4

上表结果显示,非良性家庭结构的学生中有16人至少有一个因子超过正常标准,即非良性家庭结构的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为18.0%,高于样本总体的16.1%。其中12人在一个因子项上呈现异常,最高达9个因子均异常。良性家庭结构的学生中有12人至少有一个因子超过正常标准,即良性家庭结构的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为12.4%,低于样本总体的16.1%。其中9人在一个因子项上呈现异常,最高达4个因子均异常。

(二)各因子得分的差异性显著性分析

我们分别统计出良性家庭结构学生及非良性家庭结构学生在9个因子上各自的平均分与标准差,得到他们之间的差异,见表3

3 良性家庭结构学生与非良性家庭结构学生各因子比较

项目因子

非良性家庭结构学生(n=89

良性家庭结构学生

(n=97)

t

X

SD

X

SD

躯体化

1339

0325

1320

0308

 

强迫症状

1984

0545

1866

0518

 

人际关系敏感

2103

0561

1642

0449

* *

抑郁

1935

0311

1439

0353

* *

焦虑

1674

0569

1532

0438

* *

敌对

1829

0500

1640

0588

* *

恐怖

1872

0521

1784

0613

 

偏执

1659

0553

1633

0560

 

精神病性

1447

0399

1440

0362

 

(注:* *表示差异极显著)

上表结果显示,非良性家庭结构学生在9个因子上的平均得分均高于良性家庭结构的学生,尤其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4个因子的得分上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三)对所得结果的讨论

根据以上结果,非良性家庭结构较良性家庭结构的学生存在更为明显的心理障碍。具体表现为:非良性家庭结构学生明显缺乏自信,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感觉不自在,易产生消极期待;情绪低落,对学习、生活的兴趣丧失,甚至有厌世思想产生,时常会对未知的未来感到莫名其妙地担心;对周围的环境及人充满了敌意,并偶有攻击倾向。
    
四、对策分析

家庭结构对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为帮助解决因家庭原因造成的个体心理问题,阿根廷心理学家米纽琴提出了行而有效的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根据该理论,找出家庭结构中的偏差并进行纠正是心理治疗的重点所在。借鉴其核心观点,我们提出了如下对策:

(一)分析导致学生心理异常的家庭结构,并建立档案

在个体心理咨询中,我们需要对心理异常学生的家庭成员、沟通方式、权利分配等方面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其中的问题和偏差,并建立心理异常学生的家庭信息档案,做到对症下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

当前,高校与学生家长之间沟通不顺畅、不充分,甚至是从来就没有沟通的问题普遍存在。学生及家人很少意识到自身家庭对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高校应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促使其认识到家庭结构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学生家长的信息,为学生建立家庭教育档案;也可以编制心理健康家长手册,通过定期邮寄的方式发放给家长;或定期邀请部分家长到校举办家长见面等。

(三)充分发挥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

团体辅导相比于个体咨询,具有更加节省时间和更加经济的优点。对于因家庭结构问题而导致心理异常的学生,可以根据所面临家庭问题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游戏、角色扮演、心理剧、心理沙龙等团体活动。

在同质性的团体辅导中,大家具有相似的经历,更能够相互接纳  与帮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安全感与归属感,在宽松的环境中放下防御,敞开心扉,建立友谊。还可以使学生通过观察学习,寻求更多的社会与心理支持,增强抗挫折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磊.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归因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

[2]卢勤.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西华大学学报,20102.

[3]阮碧辉.家庭背景特征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国学校卫生,200712.

[4]李惠民,许波.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510.

[5]季良靖.家庭环境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作者简介:

谢燕卿,19819月生,女,籍贯龙海,于厦门华厦职业学院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人际心理。

 

 

Copyright(C) 厦门华厦学院 地址:厦门市集美文教区天马路288号  邮编:361024 电话:0592-6276202 邮件地址: xsc@hxxy.edu.cn 技术支持 信息中心